油桐优良品种简介
摘自《油桐栽培》 凌麓山等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1、对年桐类
对年桐
别名:对岁桐、周岁桐、龙胜三年富。
产地:主要分布于广西,其次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和安徽等省均有。
性状:株型矮小,高3米左右,种后翌年于主干顶端开始结果后分枝,主枝一轮,上不复具主轴,分枝高50-90厘米,主枝上小枝稀疏,冠幅不大。果实多丛生,每丛2-8果,最多可达15果,丛生果占结果数的40-70%,果近扁圆,微具果尖和果颈,含籽4-5粒,果皮较薄,单果鲜重一般70克左右。
本品种的特点是发育快,结实早,树形小,寿命短。种后2年始果,3-4年盛产,5-6年退收,一般结果寿命6-7年,10年左右衰老,单株产量不高,但单位面积可达高产,是桐茶及桐杉间种较合适的品种。
2、小米桐类
⑴四川小米桐
别名:五爪桐、细米桐、七姊妹。
产地:分布于四川、贵州,是产区的主要栽培品种,全国公认的优良品种之一。
性状:树高多在5米以下,树冠平展伞状,分枝矮而分枝较多,短枝多且茂,平展而下垂,轮间距短,主枝分轮不明显。果实通常5-6个丛生,多至20余果,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略具果尖和果颈,或无果颈,具果尖,果小(果颈4.0-5.5厘米),平均鲜果重40克左右,皮薄(常在5毫米以下),且光滑,鲜果出籽率40.96%,气干籽出仁率58.53%,种仁含油率65%左右,气干籽平均粒重2.3克。
本品种盛果期一般单株产桐籽8-10公斤,优株可达30-40公斤。油质佳,产量高,栽培面积广,是产区群众喜爱品种,唯大小年现象明显,不耐瘠薄荒芜,抗病力弱,宜于桐农间作,并选择较佳立地条件,精细管理。
⑵泸溪葡萄桐
别名:葡萄桐、步步桐
产地:湖南,泸溪一带农民选育的良种。
形状:株型矮小,高3-5米,主干明显,枝条分层清晰,在后两年分枝,2年开始结果,4年进入盛果期,果实从生性强,在盛果期(4-10年),一般每枝结果6-15个,多的达50个,形成所谓多头丛生果序(植株的结果枝顶芽萌发后,先长出几个短枝状果台,在每个果台上形成一个丛生果序,几个果序在一起成为一个大果丛,外观似一个丛生大果序)。果球形,略具果尖、果颈,出籽率高。
本品种产量高,但歇年现象显著,盛果期来的早,来的猛,但衰的快。要求集约经营的条件比其它小米桐要高,否则果实丛生性的特点难以充分显示。该品种由于丛生性强,挂果后常因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而造成枯枝,有时因结果过多,种仁发育不饱满,出油率也相应降低。
⑶浙江少花丛生球桐
别名:少花吊桐
产地:浙江
性状:果柄短,排列紧密的丛生果序,果球形,略具果尖,果颈,平均鲜果重75克左右,出仁率58.8%,种仁含油率61.22%。
本品种具有高产的的优良性状,属于雌性强的品种,由于它的花序小,雌花比例大,结果枝比率下降较慢,产量较高也较稳定,在多数情况下,结果的大小年变化骄傲为显著,不过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得到改善。
⑷广西小蟠桐
别名:五爪桐
产地:广西,桂北和桂东北地区一般丘陵区推广种植的较佳的地方品种。
性状:树高3-5米,果丛生,少单生。丛生果占结果总数的30-65%,果近扁圆,略具果尖,果颈,果和种子大小中等,单果鲜重90克左右,种后3年结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结果寿命一般8-9年,长的可达12-15年,集约经营盛产期亩产桐油28-35.4千克,全干桐仁含油率64.91-72.35%。
本品种株型结构好,平均单果重、出籽率、出仁率及含油率均高于其它品种,是较好的选种、育种原始材料,适于一般丘陵区推广种植,也适宜进行桐粮茶(油茶)及桐粮杉等的混交作业。
⑸安徽五爪桐
别名:丛生长把扁球桐
产地:安徽,深受产区群众喜爱的优良品种,栽培面积在安徽主产区占60%以左右。
性状:株型高大,分层明显,生长结果甚为均衡,以少花花序为主,间有多花花序,每花序花数不超过30朵,雌雄花比率较大,丛生果常在5个左右,果扁球形,略具果颈,果尖甚微,单果鲜重70克左右,果柄长10厘米左右。
本品种产量甚高亦较稳定,如肥西林场13年生的112号单株,4年平均产桐果507个,(折油1.5公斤),形状遗传较稳定,属于优良品种,发展潜力大。
⑹云南矮脚米桐
别名:矮子桐,矮脚桐
产地:云南
性状:株型矮,主干短(1米以下),分枝轮数1—2轮,1轮枝特别强大,发枝茂密,树冠呈伞形。果实丛生,单生相间,结实力强,果排列较紧凑,果扁球形,一般具果尖和果颈,果皮薄而光滑,出籽率34%,种仁含油率60.21%,种子含油率36.1%,气干籽平均粒重3.14克。
本品种是云南的地方优良品种,生长较快,少有病虫害,结果多(如文山地区8年生树,单株结果在500个以上,18年生的优树可结果2934个,产籽39公斤),出籽率、出油率都高,桐油质量比较好,寿命长,结果期也长,盛果期可达30年以上,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⑺云南高脚米桐
别名:高干桐、灯杆桐、大花桐
产地:云南
性状:株型高大,主干明显,轮枝分明,一般3—5轮,轮间距大,首轮分枝在1米以上,树冠呈塔形或圆锥形,小枝较稀疏,果单生、丛生相间,果近扁球形,果颈、果尖稍长,果皮薄而光滑,果柄长,出籽率32.57%,种仁含油率61.1%,种子含油率36.67%,气干籽平均粒重3.05克。
本品种的果形及结果习性与云南矮脚米桐相似,株型具有大米桐的特征,树冠高,中耕方便,分布很广。
⑻河南股爪青
别名:股青桐
产地:河南
性状:树高中等,小枝分布较均匀。花序以少花花絮为主,间有多花花序,在主轴、第一级、第二级花轴末端均会着生雌花,但雌花着生在第三级花轴末端的极少,雌花比率较高,果实多丛生果(2--10),少单生果,果小而皮薄,含籽4—5粒,圆球形或扁球形略具果尖和果颈。
本品种株型结构较好,产量较高,有的25年生产籽可达21公斤,在本地较为适生且较耐寒,于-14℃未见干梢,但大小年较明显,其果实性状与栽培习性与四川小米桐类似。
⑼湖北九子桐
产地:湖北
性状:树高多在5米以下,分枝角度较小,冠幅不大,主枝与主干夹角400左右,分枝矮而分枝数较多。花序以少花花序为主。果实丛生间有单生,果圆球形,略具果尖和果颈。
本品种是湖北的优良品种,其果序特点、果实性状以及栽培特点与四川小米桐类似。
3、大米桐类
⑴四川大米桐
别名:蒜瓣桐、大果桐
产地:四川、贵州
性状:树势旺盛,树冠较为开张,枝壮叶茂,树形及分枝比小米桐稍高,树冠卵圆形或圆形。果实丛生较小米桐少,一般3—5个丛生或单生,果形较小米桐大(果径4.5—6.0厘米),皮稍厚,单果鲜重70克左右,果圆球形或罂粟形。顶部光滑或稍有棱瓣,鲜果出籽率36.72%,气干籽出仁率59.85%,种仁含油率60—65%,气干籽平均粒重2.5克。
本品种结果中庸,产量不及小米桐高,但较为稳定。丰产种,晚熟,一般种后3—5年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达30年以上,盛果期单株产籽5—8千克,优株可达25—40千克。本品种栽培条件不及小米桐高。
⑵浙江五爪桐
产地:浙江
性状:植株高大,枝干主侧分明,冠内层次清楚,一般3—4轮,分枝匀称,枝条较粗壮。每花序1—5朵雌花,间有少数雄花,花序分枝1—2级,属于雌性较强的品种,果实大而呈爪状丛生,间有单生,丛生果一般并列簇生于枝顶,通常5个左右,果球形,果大(鲜重120克左右),皮厚,果顶皱突,果形似座桐,基部多具有短粗的果颈。
本品种果大皮厚,结果较少,单株产油量较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较协调,所以寿命较长,产量较稳定,适应性较广,再立地条件较差,或经营较粗放的条件下,也适合栽培。树形、枝梢生长及果实大小、形状与单花坐桐相似,仅结果性状(单生、丛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不良的环境下,丛生果逐渐减少,最后变为单生果,以致只能从植株上残留的丛生果梗来与座桐分开。子代有较大的变异,某些单株尚能保持其母体的优良性状。
⑶龙胜大蟠桐
别名:五年桐、老桐
产地:广西,多分布于年平均气温16℃左右,海拔600—900米中山丘陵区。
性状:株型高大,通常8—11米,胸径14—22厘米,主枝 3—5轮,分枝高在1米以上,小枝分布匀称,疏密适中,树冠扩展,冠幅7.0—9.5米,冠高1.0—8.5米。果扁球形或圆球形,单果鲜重67—82克,皮厚0.5—0.7厘米,果多为单生,少丛生,一般为2果。最多一果序3果,丛生果数占总数不超过5—10%。
本品种显著特点株型高大,发育缓,结果迟,寿命长,单株产量高。一般种后4—5年结果,8—9年后结果较多,15—20年盛产,25年后产量渐减,结果寿命通常达30—40年,甚至100年,其果期长,稳产,在立地条件较好,集约经营情况下,盛果期单位面积(亩)产油量34—39千克,全干桐仁含油率69.77—73.09%。
⑷南丹百年桐
产地:广西南丹县
性状:株型高大,小枝分布匀称,树冠较紧凑,结实期比一般三年桐晚1—2年,寿命长,果实单生或丛生(3—5个),果球形、扁球形均有,单位面积产量与大蟠桐类似,油分较高,全干桐仁含油率68—72%,属于当地优良品种。本品种在形态特征、生育期及栽培特性等方面都与龙胜大蟠桐类似。
⑸浙江满天星
别名:少花单生桐
产地:浙江
性状:株型中等,树冠分布匀称,疏密适中,枝条细长,分枝较多,结果枝比率较大。花序具有1—2级花轴,少有3级花轴,仅顶端着生一朵雌花,形成一个球形果,过大小均匀,种仁饱满。
本品种仅花序主轴着生一果下垂,不论立地条件好坏,结果枝比率都高,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结果年限长,每枝一果,遍布树冠,故名满天星。
⑹浙江座桐
产地:浙江
性状:枝干主侧分明,冠内层次清楚,一般为3—4层,通常是一朵雌花着生粗短的主轴上,果实具有粗短的果梗(1—3厘米),直立于枝顶,果扁球形或圆球形,顶部多皱突,基部果颈不明显,果大,单果鲜重120克左右,皮厚,一般含籽5粒,出籽率62.1%,种仁含油率58.07%。
本品种结果中庸,产量稳定,寿命长,适应性较强,适宜立地条件中庸甚至较差的地方及管理水平较低的山区造林。本品种因果大,皮厚,出籽率及出油率低,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产果量还较高,而折成产油量仍较某些丛生品种较低。实生后代变异性大,繁殖以无性繁殖才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同时,需配置性状优良的丛生性品种,作为授粉树。
⑺安徽独果球桐
别名:叶里藏、短把球桐、独果桐
产地:安徽,省内产区广为分布,但比例不大。河南也有分布(名叶里藏)。
性状:树冠紧凑,小枝粗壮分布均匀,叶色浓绿,单雌花(花轴基部偶着生2—3多雌花),果单生,圆球形,果尖略大,果颈甚小,果皮较厚,果柄仅3厘米左右,单果鲜重80克以上,产量中等偏高,非常稳定。
本品种是安徽丰产稳产品种,10年左右的单株可产果12.5公斤(折油0.75公斤)。适于立地条件中庸甚至偏差的地方发展,实生后代变异较大,嫁接繁殖可以保持良种性状,直播时,一定要配置适量性状优良的授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