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shidisong     提问时间: 2009/12/3 22:08:47
邮箱:uio@163.com
问题:
 
专家好:请问一个油茶栽培前穴施基肥的问题:我想用池塘底的污泥用挖机挖出直接上山用作肥料(30-50斤每坑),是这种肥肥效好还是用猪粪便肥(每坑20斤)效好?请明示!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22:30:19

池塘底的污泥用挖机挖出直接上山用作肥料(30-50斤每坑),不敢用猪粪便肥(每坑20斤)效好。还是用猪粪便肥(每坑20斤)效最好的。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22:31:41

施肥措施

    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随树龄大小使施肥量从小到多,逐年提高。

定植当年通常可以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g的尿素或专用肥。从第二年起,3月份新梢萌动前半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5~10kg,随着树体的增长,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递增。

http://hi.baidu.com/chenyc007/blog/item/ee7f2013c59ad92bdc5401c2.html

油茶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3 22:36:12

油茶丰产林栽培技术

一、油茶丰产林造林实用技术

 

    油茶丰产林是指产量高、产量稳定、产果期长、油质优良且抗性强的优良品种油茶林。营造丰产油茶林从选地、选苗(品种)、造林到幼林抚育管理都十分重要,各环节必须严格按技术措施把关,才能保证油茶丰产林建设的成功。

(一)油茶丰产林指标

一般成片造林面积不少于30亩,幼林产量指标,5年生产油3kg/亩,9年生产油10-15kg/亩以上,成林产量指标15kg/亩以上。果实鲜出籽率(采摘后不超过3天测定)40%以上,干出籽率23%以上,种仁含油率40%以上,油质优良。

(二)造林地的选择

油茶在适生区域内,立地条件划分主要以土层深浅、土壤的肥力和坡度3个主要因子的指标为依据。如表1:

表1

等级

坡度

土层厚

cm

肥力(土层0~30cm)

有机质,%

全N,%

密重

<10°

>100

>1.8

>0.14

<1.00

10°~25°

60~100

1.0~1.8

0.08~0.14

1.00~1.30

>25°

<60

<1.0

<0.08

>1.30

其中,Ⅰ、Ⅱ级为营造油茶丰产林的最优与适宜立地条件,

Ⅲ级为较差的立地条件,需人工改良。

选择油茶丰产林宜林地的主要依据:海拔400m以下,相对高2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壤中层至厚层(70cm以上),红壤、黄红壤,酸性至微酸性山地。在山区,光照不足的谷地不宜选用。

(三)油茶丰产林对种苗的要求

1、本地适宜品种类型的选择

油茶品种类型必须选择由本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霜降类型中60多个优良无性系苗和家系及杂交种子实生苗。

2、苗木质量

实生苗:符合国家标准(GB6000~85)一、二级油茶苗要求,Ⅰ级苗苗高4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Ⅱ级苗苗高30~40cm,地径0.35~0.50cm。

扦插苗:一年半出圃,苗高30cm以上,地径0.35~0.4cm(选择扦插苗造林,受到立地水肥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面积进行规模造林)。

嫁接苗:二年生嫁接苗上山造林,苗高30cm以上,基径粗0.4cm以上。

容器苗:可提前半年以上出圃上山,不受季节限制。分实生容器苗和嫁接容器苗,嫁接苗要求苗高8cm以上。

3、检疫

经严格检疫符合条件的苗木才能出圃上山造林。

(四)整地挖穴

1、坡度在15°以下,实行全面整地。深度:山区20~25cm,丘陵25~30cm,全面整地要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2、坡度在15°~25°,应采取阶梯式整地方式。

3、环山水平撩壕整地,挖宽60cm、深50cm的沟,将杂草、表土填入壕沟,筑成外高内低的梯土带,在梯带内侧开一条深宽20~30cm的竹节沟,以利蓄水保土。

4、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进行。带宽应控制在2m左右,带内全垦,带间可保留原有矮小植被。

5、挖穴:挖60cm×60cm×60cm长、宽、深的大穴。

6、施基肥:用油茶专用肥或复混肥、腐熟的厩肥、堆肥、菜饼、桐饼等有机肥作基肥,每穴施2~10千克,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

(五)造林密度

1、纯林密度69~85株/亩。以3.0m×3.2m、2.8m×2.8m、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一般每亩栽植85株,平坡土要稀一点。

2、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密度要根据坡度大小和土层深厚肥沃情况而定,坡度较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栽植密度宜小一点,反之,栽植密度宜大一点。

(六)造林方法

1、植苗(实生苗、扦插苗)造林:最适季节是立春到惊

蛰,最佳时期是雨水节前后,或十月小阳春。定植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在事先标好的定植点,对苗木适当剪除过密枝叶保留主枝,定植时在根蔸处加些细黄泥土作定植土,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加土分层压实,即采取先用脚踩紧,再用锄头在苗木周围重敲3~5下,再培一些松土。栽植油茶苗时,栽植深度尽量采取适当深植,嫁接苗可超过嫁接口,半同胞实生苗可以达到茶苗高度的一半左右,如遇晴天,做到浇透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实。要做到随起苗随造林,最好用生根粉(GGR)50~100PPM的黄泥浆浸根后造林。

2、容器苗造林:容器苗造林是今后油茶造林的一种发展趋势和育苗造林补充措施,它不受季节限制,且栽植后根系不受影响,但要注意把容器袋除去后与造林穴土壤结合好,松紧适中,并浇水,使容器苗土球与周边覆土保持湿度一致。

(七)造林质量要求:造林成活率要求达到90%以上,没有达到标准的,应用同品种类型大苗补植。保存率要求达到全苗。

 

二、油茶丰产林幼林培育实用技术

 

    油茶幼林期是指从定植后到进入盛果期的阶段,嫁接苗一般为6~9年。此时期的管理特点是促使树冠迅速扩展,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促进树体养分积累,为进入盛果期打下基础。

(一)除草松土

1、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2~3年内,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间,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

2、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蔸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3、化学药剂除草,采用草甘膦除草剂,施用量1.5~2.0kg/亩,兑水30~60kg搅匀,于杂草生长旺盛季节施用。

(二)缺株补苗

植苗造林的油茶,发现缺株,选用同品种类型的大苗或容器苗,在各地适于造林季节补植,以保全苗。

(三)增施肥料

1、幼林施肥,一年两次,冬施基肥,如火土灰或其它腐熟有机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硫铵、磷铵等。

2、油茶幼林不同龄期的施肥量如表2所示。

表2                   kg/亩

种类

   施用量

年份

硫酸铵

过磷酸钙

硝酸钾

第一年

3~6

1.5~3

0.25~0.35

第二年

4~7

2~4

0.33~0.50

第三年

6~8

3~6

0.46~0.70

第四年

9~12

5~9

0.70~1.05

第五年

14~18

8~14

1.05~1.57

3、幼林施肥方法,有点状施、环状沟施2种。点状施即在树冠周围挖3个小穴,将肥料放入穴中,盖上泥土;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

(四)幼树整形

油茶幼树整形方法分两步:首先是养干。造林后第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视树干情况,对徒长的夏梢和晚秋梢进行压低修剪。

(五)林地间作

1、间种作物种类的选择,均以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因此,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选用。

2、油茶林地宜间种花生、豆类等作物。适于间种的冬季绿肥有满园花、紫花苕子、紫云英、肥田萝卜等;优良夏季绿肥有印度豇豆、日本菁、三叶猪屎豆等。并及时压青。

 

三、油茶丰产林成林经营实用技术

 

    良种油茶嫁接苗定植后,一般从第7~10年进入盛果期,此时,必须加强成林管理,才能保证油茶林稳产高产。

(一)垦复

1、垦复时间: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类型,每年至少浅锄一次,3年深挖一次。浅锄的时间,在不同地区应有所不同,一般在每年雨季过后和旱季到来之前进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应在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深度在15~20cm。并注意树蔸下浅抚,树冠下和交叉处深抚。

2、垦复方法:垦复中应注意林地水土保持。地势平缓,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但视坡面的长短,在山顶、山腰和山脚间留不垦带。坡度在15°以上,特别是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宜采用带垦,挖一带留一带,隔年轮换。

(二)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油茶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类型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氮肥为主。每年每亩施复合肥15kg以上,并着重有机肥的施用,广开肥源,绿肥上山,枯饼还山。

(三)修剪

1、油茶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结合林地垦复时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

2、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四)调整密度

密植林地和宽行窄距,一般在10~12年,枝叶互相覆盖。此时应视林地情况,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密度调整。

(五)高接换冠

对于成林后部分劣株,经两年观察标定,用优树穗条,采用撕皮嵌接方法,加以改造。嫁接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定,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为好。同一片林地必须在1~2年内完成。

(六)主要病虫害防治

1、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主要虫害有蛀茎虫、茶梢蛾、天牛、象鼻虫、尺蠖、茶毛虫、金龟子、叶蜂等。

2、在进行垦复、间作施肥时要注意深埋病枝、病叶和病果,杀死虫卵和虫蛹,砍除历史病株。

3、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保护和培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抑制介壳虫的繁衍,从而减轻油茶煤病的危害。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菌类,防治油茶尺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后面有详细介绍。

 

四、油茶低产林改造为丰产林实用技术

 

    油茶低产林是指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林分产果量和产油量较低的油茶林。

(一)油茶低产林

1、低产林特征:林分结构合理、品种类型半数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匀,或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产油量在4kg/亩以下者,则采取低产林改造措施。

2、低产林改造目标:通过3~5年培育改造,产油量恢复到10~15kg/亩。

(二)低产林抚育改造措施

1、清理林地。将林中的高大林木、杂灌木和杂草等进行清除。

2、密度调整。将过密的林木进行疏伐,过稀的适当以良种壮苗补植,根据不同的坡度使油茶林每亩保留60~110株。

3、整枝修剪。油茶植株进入盛果期后,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4、垦覆深挖。冬天深垦可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夏天结合除草浅垦培蔸,可

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油茶树体的生长势,有利于保花保果。

5、蓄水保土。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每隔6~8米按环山水平开挖40公分宽的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

6、合理施肥。以农家土杂肥为主,结合冬垦时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春季适当施一些以氮、磷、钾为主的复合肥。

7、病虫防治。油茶成林中最为严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防治方法后面有专门介绍。

8、劣株改造。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林中,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树嫁接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

 

五、油茶果实采收实用技术

 

    油茶果实采收主要有摘果和收籽两种方式,我市普遍采用摘果的采收方式。

(一)果实成熟标志

成熟果实果皮光滑,色泽变亮,果皮微开裂或暂未开裂。红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青皮类型青中带白。种子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呈现油亮,种仁白中带黄。

(二)采摘

1、适宜的采收期是按油茶品种类型区分,一般是在果实成熟期开始到后7天完成。寒露籽一般在寒露节后采摘,霜降籽在霜降节以后收摘。严禁提早采摘。

2、采收方法。目前只能用人工手摘球果,严禁折枝取果。

(三)果实处理

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5~6天后,利用晴天及时日晒3~4天脱粒,除净杂物,再日晒1~2天后进仓待榨。

 

六、油茶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

 

    危害油茶的病虫害很多,虫害有10目300多种,病害有50多种。从苗木期到成林阶段均有病虫害危害,早发现、早治理,是防治的关键。

(一)主要病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

病害特征:油茶炭疽病主要危害叶、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叶、枯梢、落蕾和落果。发病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联合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病果早落;叶部病斑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为棕色至褐色,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枝干上病斑多呈长椭圆形或棱形,患部下陷,木质部变黑,边缘波状或不规则。大树嫁接换冠时也可在树干上见到溃疡病斑。

发病时间:通常发生时间是5~8月高温高湿季节,7~8月是发病高峰期,成林在8~9月会大量落果落叶。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配合营林措施减少病原,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及历史病株。②化学防治:在苗期,春夏季节

 

定期喷施1%的波尔多液(硫酸桐:生石灰:水=1:1:100)或托布津、灭菌灵等灭菌农药进行预防,发病早期可用50%的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

2、油茶软腐病

病害特征:油茶软腐病又称落叶病,主要在果实、叶、芽和梢上发生,造成大量落叶落果,芽梢枯死。叶片感病后出现棕黄色或黄褐色水渍状斑,病叶在2~3天内脱落;芽梢受害后呈淡黄褐色,并很快枯死;果实感病后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病斑中心有隆起的小褐点,常在2~3周内脱落。

发病时间:3~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在我市,油茶苗期全年都有可能发生,造成苗木落叶后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主要采用育苗和营林管理措施,清除苗木和树上或地面的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菌。②化学防治:1%波尔多液预防效果较好,其次为多菌灵和托布津。③发现有病株时,对病株和周围圃地撒一些生石灰,可防止病株蔓延。

3、油茶根腐病

病害特征: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一年生苗木,病菌最先侵染地面附近苗木根颈部,起初患部组织褐色,上生白色绵毛状物,并迅速向上及土壤表面扩展。受害苗木根部腐烂,叶片凋萎脱落,最后枯死。

发病时间:4~5月和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从圃地选择开始,注意土壤质地、排水情况等。②化学防治:发病后清除重病株,以生石灰拌土覆盖,或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根颈处。

4、油茶烟煤病

病害特征:油茶烟煤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枝条,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以后逐渐增多,形成较厚的黑色烟煤状层,因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发病的植株逐渐萎黄。

发病时间:3~6月和9~11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①综合防治:成林应注意修枝、间伐、通风降湿,或在林内栽植山苍子防治烟煤病。②化学防治:用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500~1000倍液喷杀绵蚧和黑刺粉虱;发病期可喷洒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3度,春秋季用波美1度,冬季用波美3度。

(二)主要害虫防治

1、食叶害虫

食叶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油茶枯叶蛾、油茶尺蠖等。

虫害特征:以幼虫咀食叶片危害,严重时可将油茶老叶、嫩叶吃光,连续遭害虫危害能使油茶树枯死。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加强营林管理,修剪清除病虫枝和过弱枝,人工采摘卵块并捕捉幼虫。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③化学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食叶害虫可在2~3龄时以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等防治。

“桃花开,菜花黄,捕蛾刮卵切莫忘。惊蛰刮卵不算早,春分刮卵也不迟,莫等清明出虫子。”应把握摘卵时间。

2、枝梢害虫

枝梢害虫主要有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

虫害特征:幼虫蛀食油茶枝条为害,被害枝初呈凋萎状,日久易风折或枯死。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加强营林管理,修剪清除被害枝,在幼虫蛀入木质部前刮除幼虫。关于捉虫时间,民间素有“早稻插,麦子黄,上山捉虫王”的说法。②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或幼虫转移蛀梢盛期,以40%氧化乐果乳油等强渗透内吸作用化学农药喷洒。

3、蛀果害虫

蛀果害虫主要有茶籽象虫和黑翅大白蚁等。

虫害特征:成虫危害油茶果,幼虫蛀食种仁。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结合垦覆油茶林,消灭土壤中的幼虫、蛹等。②化学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1兑水1000倍喷杀。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4 7:45:31

还是施用猪粪效果更好。
 

回复专家:阳桂平,回复时间:2009/12/4 9:31:50

可以到当地土肥站化验一下,哪个有机质含量高,哪个合算,才决定。

另外:池塘污泥含有一定的有机质,但是直接施用效果不明显,最好的办法是将池塘污泥晒干至含水份60%左右(用手一抓泥可以松开时为60%左右),跟一部分鸡粪混合堆起来发酵后10-15天施用效果最好。



-------------------------------------------------被 管戏淋叶 修改于 2009-12-4 11:11:10

 

回复专家:吴海勇,回复时间:2009/12/4 15:43:25

应该来讲猪粪肥相对更好点,且肥效也长些。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2/4 16:45:29

      用猪粪便肥(每坑20斤)比用池塘底的污泥(30-50斤每坑)效果好。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2/5 9:49:06

施基肥:用油茶专用肥或复混肥、腐熟的厩肥、堆肥、菜饼、桐饼等有机肥作基肥,每穴施2~10千克,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腐熟的猪粪便肥比池塘底的污泥好。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2/5 23:23:01

池塘底的污泥,可以用。不过,要晒干后、粉碎,再施用。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