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江文杰     提问时间: 2006/5/4 16:17:40
邮箱:qygs_jmh@163.com
问题:
 
尊敬的专家,请问在广东省的粤北地区(冬天经常有霜冻,且有时会结冰),种植桉树应选择什么树种?谢谢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6/5/4 16:48:02

      试着种下面的二个品种吧!

     最好是到当地林业部门去咨询一下.

       广西林科院科技人员最近成功培育出两个具有耐寒特性的速生、丰产桉树新品种。
  该院林业生物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负责人透露,他们将柳桉与窿缘桉经人工杂交后,再对杂交种进行优选,得到了新品种——柳窿桉。另一个新品种尾赤桉则是尾叶桉与赤桉经天然杂交后再优选而得的。
  经介绍,这两个新品种比普通速生按品种更耐寒。普通桉树品种在遇霜冻时易坏死,但新品种经广西中部和北部地区试种,生长旺盛,即使霜冻时生长也未受影响。尾赤桉柳窿桉的耐寒性分别达到-6℃-2℃
  此外,两个新品种的生长周期与单位面积产量跟普通速生桉一样,一般6年左右可伐,每年每公顷生长量可望达到30m3以上。新品种还具有抗青枯病、焦枯病的特性。
  速生桉树耐寒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将使速生桉的适宜范围扩大到桂北等广大西南地区,有助于提高我国南方地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5/4 17:25:20

据了解,粤北地区(韶关市),现在就种植着巨尾桉。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5/4 17:28:58

 

这里有几种桉树的生态需求情况简介,请您对照当地气候选择:

窿缘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耐短期霜冻,抗风性、萌生性强 北纬20~25度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温度18℃以上,绝对最低气温不到0℃,年降雨量1500mm左右,低海拔、山地、丘陵、平原、台地 低海拔地带,除土壤流失严重,土层很薄的山地外,凡酸性红壤、黄壤、砖红壤、红色土、黄色十和冲积土沙地等均能工常生长,以疏松、深厚的土壤生长最好
巨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喜温暖而不耐炎热,可耐-5℃的低温,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但抗风力弱 南亚热带及热带高地,年平均温度15~25℃,最热月最高温度29~32℃,最冷月平均温度5~6℃,年降水量1000~1800mm,无台风的地带 以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各类壤质土或较粘重土壤生长最好;在土层厚度适中的轻沙壤土生长较好
尾叶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喜高温多湿;具一定耐旱耐瘠薄能力,可耐-3℃短期霜冻,干形好,生长迅速,萌生能力强,但抗风力弱 北纬18~24.5度的范围内,适生于年平均温度18~28℃,最冷月平均气温8~12℃,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年降水量1000~250Omm的热带、南亚热带的无台风地区、海拔5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台地、平原 华南各类型土壤生长表现均好,而以土层深厚、湿润、排水良好的非石灰岩发育的中壤到重粘性土壤生长最好
柠檬桉 常绿乔木,极喜光,深根性,初期生长较快,抗风力强,耐寒力弱 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温度18℃等温线以南,绝对最低气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2000mm,低海拔的丘陵、平原、台地与山麓缓坡 低海拔地势平缓处,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红壤、黄壤、冲积土上均生长良好,较为干燥瘠薄的酸性土壤也能适应
直干桉 常绿乔木,喜光,深根性,生长快,干形好 亚热带地区海拔1500~1900m的西南山间平缓地,年平均温度15~20℃,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2.5℃,年降水量850~1500mm,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地区 高平原四旁,高海拔平缓的山脚,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土或石灰性土壤
赤桉 常绿乔木,喜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水湿,既耐寒冷,又耐炎热,抗风力强 是桉树分布最广的树种,从云南南部到陕西阳平关均有栽培,以云南南部及四川西南部栽培最多,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中,年平均温度20.4℃,年降水量600mm,年相对湿度55%左右,仍能旺盛生长,并在阳平关可耐-10.1℃的低温,适生于海拔1477m以下地带 除土层浅薄地及钙质土外.其他酸性、中性、微碱性土上均生长良好,在沙质土也能适应,而以深厚的冲积土和红黄壤生长最快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5/5 7:04:26

粤北应当选择巨桉和邓恩桉,尾叶桉在粤北几乎年年受冻。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