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投资人     提问时间: 2006/5/11 1:19:18
邮箱:
问题:
 
破译专家之迷:本想善意交流,没想到得到“专家”的冷嘲热讽。使本人想到前一阶段掀起的全国的专家信任危机,不由得我对专家的身份产生了质疑,看过其简历后方恍然大悟。如果大家有时间也一同去看看,加上您的分析可能会得出下面的共同结论:
一 “专家”有假:专家的身份是应经过通过有关权威部门认定,或因其在实践及学术方面有一定影响力而得到社会普遍公认的。我们的“专家”别说前面两点,连学历`专业`甚至是年龄上都相差甚远,与《中国林业网》“中国林业”四个字严重的不匹配,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林业界的真正专家学者不会认可他们,其有自封之嫌!
二 “专家”不专:其是他们确实在林业技术方面有些特长,因此在一个小范围的技术层面叫专家也不为过。但他们还是不专:(1)专业不对:技术层面的“专家”却在法律和金融方面给予专家级的评论(不应取信!)。(2)拿来主义:完全使用有关媒体获得的一些论调作为自己的观点。(天下一大抄!)。(3)瞒天过海:用别人说的“可能”变成了他们的“肯定”;用别人说的“部分”变成了他们的“全部”;追问下去,就用XXX说的应对,孰不知,他们已经在概念的深度和字面的意思上重重的填了一笔,给您来了个投梁换柱`断章取意`添油加醋!(不负责任!)(4)极端偏执:明明合作造林是对的,只是使用这个方式融资的公司有优有劣,但只要使用这种方式的公司就在他的眼里就是不好的了,深究“专家”身处农村腹地,而城市的经济脉搏和每个公司的状态他却能侃侃而谈,“两头不见”的现象在“专家”的身上体现!(隔山打牛!)
三 “专家”设局:当我们看过“专家”们的简历后找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苗圃公司老板,均明显的留着各种联系方式(电话`手机`小灵通等),并且或多或少都流露着广交朋友深入合作之意。原来是“做堂中医”呀,先诊病再抓药!为偷鸡先撒把米的话太刻薄,但确实从其言行`资历`动机上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四 “专家”炒作:国内娱乐圈里近来有个叫“宋祖德”的知名人物,其出名的法宝就是“骂”别人,而且是逮着谁就骂谁,为此一举成名。真切希望我们的“专家”不是在效仿他而最终来换取一部分人的信任吧。
事后反思,在这里也不能再犯“专家”一概而论,一棒子打死的错误。我们还是要澄清:不是所有的专家都有问题,也愿意相信所有的专家尽了很多无行的义务,在一些方面无偿的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但请你们铭记:一言一行均应客观负责,才是好专家!
(注:本人此述,只为讲述一些现象,决无任何人身和网站攻击之意,网管如以任何理由撤消此贴,均有牵强和掩人耳目之嫌,并会不攻自破和产生更多端倪!)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6/5/11 12:19:50

  善意的交流,是诚挚的欢迎的。但到这里来推销“托管造林”,你算是走错“门”。

  你如此蔑视本站及你说的自封的专家,那你根本上就不配到这个网站上来。我建议你还多用点时间去当你的“当”吧!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6/5/11 13:36:49

就因为我们善意的提醒挡了某些别人用心的人的财路,才会在这里忿忿不平,走我自己的路,让你去说吧。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5/11 18:09:18

我很理解您的心情,财路被人家给断送啦,能不生气吗?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5/13 14:17:09

专家是自封的吗?不是,那是中国林业网聘请的呀!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