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袋蛾
种拉丁名: Acanthopsyche subferaloa Hampson
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体长 4 mm左右,翅展 12—18 mm,头脑和腹部黑棕色披白毛,前后翅线黑棕色,后翅反面浅蓝白色,有光泽。雌成虫体长 5—8 mm,头小,胸部略弯呈黑褐色,腹末米黄色。卵长 0.6 mm,椭圆形,米黄色。幼虫体长 6—9 mm,头部淡黄色,散布深褐色斑点,各胸节背板有深褐斑 4个,腹部乳白色。蛹雄蛹长 4-6 mm,深褐色,第四至第七腹节背面前后缘以及第八节前缘各有 1列小刺。袋囊长 8-20 mm,灰褐色,外表粘附叶屑和树皮屑,幼虫化蛹前使囊上有 1条长丝将袋囊悬垂千枝叶上。
生物学特性: 桉袋蛾在广西1年发生3代,浙江、安徽1年发生2代。在浙江以3-4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当气温升至8”C即开始活动,15”C以上大肆危害,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第一、二代幼虫分别于6月中旬、8月下旬前后发生。 天敌有6种姬蜂和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