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连栽为什么会减产?
杉木速生,干形通直,木材质量好,不翘不裂,易于加工,是优良的建筑、家具材。木材销售量大,经济效益比较好。所以在杉木产区,无论林农,还是国营林场,在杉木林砍伐之后,或利用杉木本身萌蘖力强的特性,让其萌芽更新成林;或重新人工造上杉木林,这两种在原有杉木林地上再次栽植(或经营)杉木林的作业,称为杉木连栽。
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表明,杉木连栽会使杉木人工林生产量下降。如二代杉木人工林比一代生长量下降10—15%,三代比一代生长量下降40—50%。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杉木本身的生物特性。在杉木的生长过程中积累较多的抑制生长的物质,甚至产生对杉木生长有毒的物质;第二,不合理的经营制度,破坏了自然因素的平衡。如长期经营杉木纯林,致使自然界正常的物种、树种比例失调,在栽培、育林上又采取大面积皆伐、全垦整地、炼山,使大量枯落物,有机物质化为灰烬,在暴雨季节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据俞新妥报道,在砂岩成土的条件下,年迳流量为2743.49立方米,年土壤流失量为24.811吨,分别比不炼山的高11倍和88倍;养分流失方面,炼山的土壤有机质流失大15倍,氮大24倍,磷大16倍,钾大5倍,导致土壤贫瘠;第三,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逐步演变得对杉木生长不利。表现在杉木二代林的复盖度比第一代增大,林下的灌木、草本种类增多,是呈现出衰退的征兆;另外土壤理化性质变坏,土壤容重增大,土层厚度减少,土壤营养元素下降,尤其是速效磷有的可下降60%以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种类减少,或出现一些与一代杉木林不同的新的微生物种类;土壤酶活性降低,还积累了有毒物质香草醛等导致连栽杉木生长量下降。
林业工作者在研究杉木连栽引起生产力下降原因的同时,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1)应根据具体立地条件选择较佳的森林群落结构模型和造林模型来经营杉林。如营造混交林。混交树种有火力楠、枫香,楠木、木荷、马尾松等,或实行松杉等树种轮栽;(2)改变营林措施,改大面积皆伐为小面积皆伐,避免造林前的炼山和全垦整地;(3)合理调整密度,促进林下植被较好地发育起来。在中等立地条件下,初植200株/亩的林子,可间伐为70—80株,林下复盖度可达到80%以上,以提高土壤有机物和无机养分;(4)施用微生物肥,如固氮菌肥、磷细菌肥和硅酸盐细菌肥等,或在幼林阶段还可追施磷钾肥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杉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