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小杨     提问时间: 2006/2/18 15:05:43
邮箱:
问题:
 
专家你好,请问桉树一般种植的间距是多大?种前对土地该怎么处理?种前是否需要施肥?种后该怎么样施肥?一般施什么肥料好?需要多少量?一亩不含人工,地租,一年肥料的投入大概要多少?或哪里能够买到关于桉树种植方面的书籍?敬请回复,谢谢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18 16:10:13

 指标效益分析

(1)、单位面积蓄积量、出材量、产量和产值

      根据金钦州丰产林有限公司多年造林的结果统计(以后所用数据皆来源于此),丰产林每年每亩平均生产量均在1 m3以上,现以1 m3/亩·年计算,主伐时原木出材率为70%,薪材率为8%;为了减少林地养分损失,薪材部分留存于林地内,不予销售。原木产值计算为:1.8 m3的原木可生产1吨木片,木片市场销售价90美元,折算人民币为90×8.27=744.3元/吨,木片加工成本50元/吨。

(2)、造林抚育投资

      苗木按照各苗圃同一成本价0.22元/株计,每亩供苗150株。施基肥每株0.5kg,133株/亩计算,基肥每吨1160元。《承包造林合同》规定:整地(包括炼山、清杂、垦带、挖穴)费85元/亩,种植(包括苗木运费)30元/亩。造林后前三年每年抚育追肥一次,肥料以1252元/吨计,每次追肥130g/株,抚育工价以15元/亩计。营林投资见表四。在六年主伐后,林地主要以天然萌芽更新为主,所以主要投资为抚育投资。

(3)、生产成本及税金

      原木运输费以40元/m3计,采伐费以30元/ m3计,其中加上在采伐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预估之费用以10元/亩计。税金主要有:育林基金,按销售价6%计,更改基金按销售价4%计,林政管理费2.5元/m3,农特税按销售价8%计。税费见表四。

(4)、经济效益分析

      ① 纯收入:经6年达轮伐期后,每亩纯收入1313.72元。

② 纯利润和平均利润:主伐后每亩纯利润为991.06元,平均每年利润为165.18元。

③ 成本利润率为236%。

④ 产投比为1.51:1。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18 16:18:16

莫晓勇,《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7,58元。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有:
1。桉树人工林树种引种驯化、种源选择、品种选育及无性系测定的相关理论探讨和实例研究。
2。桉树种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包括桉树组培育苗技术、扦插繁殖育苗技术等。
3。桉树人工林的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包括新品种造林密度试验研究、林地树根处理技术研究、病虫害防治研究、资源管理技术研究等。
4。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和林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5。桉树人工林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18 16:20:50

中国桉树(第2版) 99 园林树木   祁述雄
电话:010-64734367
        联系人:弓清秀、舒健骅 
        传真:010—84711886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甲7号(北京
        园林科研所院内)
        邮政编码:100102
        开户行:北京农行将台路支行
        户名:北京科望林图书有限公司
        帐号:11- 040601040004530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18 16:24:55

桉树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是当今普遍采用的一种施肥技术体系,这是根据土壤化学和植物生理生长发育原理,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根据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测定土壤养分,确定施肥配方。
  一、植物中N素及矿质元素的生理机理
  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的需要量,可分为大量元素—N、P、K;中量元素—Ca、Mg、S和微量元素—Fe、B、Mn、Zn、Cn、Mu、Cl、Na等三大类,这些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只是需要量不同而已,比如N是植物蛋白、核酸和磷酸脂的重要组成成份,它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P是与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代谢和细胞分裂的全过程中植物进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K以离子的形态存在于细胞中,它维持植物的蒸腾作用,从而使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二、平衡施肥的基础理论
一是单盐毒害:当土壤中某盐矿质元素过多是,也将影响其他必需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对植物造成毒害;二是拮抗作用:各种矿质元素在土壤中比例适当时,元素间可以相互消除毒害而形成平衡溶液,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植物既有适当养分,而不至于发生毒害,植物才能生长良好。三是协合作用:一种矿质元素的存在会提高另一种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促进植物对这一种元素的吸收。土培中矿质元素的单盐毒害、拮抗作用和协和作用是经常存在的,比如P元素过多,则影响Zn的有效性而引起植物的簇 叶病,P和K能促进植物对N素的吸收等。
三、桉树的平衡施肥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森林分布带内,森林的土壤均能提供平衡的养分供林木的生长发育(森林自肥),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原因,森林环境受到破坏,从而打破土壤的养分平衡,如长期的连续栽培,特别是经营速生丰产林,人们频繁大量地取走植物的地上部土壤均能提供平衡的养分供林木的生长发育(森林自肥),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原因,森林环境受到破坏,从而打破土壤的养分平衡,如长期的连续栽培,特别是经营速生丰产林,人们频繁大量地取走植物的地上部分,土壤养分递减加速。施肥就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将亏损的养分归还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
我局地处南亚热带,土壤以页岩、沙页 岩和花岗岩发展而成的赤红壤为主。由于高温多雨,微生物生活旺盛,有机质分解迅速,淋溶作用强烈,盐类饱和度低。采伐迹地经炼山造林后,土壤全N、全P和全K含量仅分别为0.3~0.5g∕kg、0.2~0.4g∕kg和10~15g∕kg,特别是P素比较缺乏,而且由于K多为采伐剩余物的燃余,经淋溶和雨水冲刷,保存于土壤中的会越来越少。因此必需通过人工施肥补充土壤中的N、P、K养分,才能使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快生高长。研究认为,在我局所处地区,桉树(尾叶桉、尾巨桉)幼林期的最佳施肥配方为每株施N60g、P90g和K30g,中期施肥最佳配方为每株施N120g、P60g和K90g。
如何才能更合理地平衡施肥,一般需要在桉树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对比试验,找出合理配方。实际应用中可对桉树进行营养诊断,因为养分过多或不足时,桉树的生长和代谢上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然后在形态上表现出来,如缺N时,植树失绿或变红紫色,生长受抑制,缺K时,植株杆软弱,易倒伏,叶色暗淡无光泽等,根据这些表象可以推知,缺少何种养分,作为施肥的参考依据。比较先进的方法是对叶片进行养分分析,因为桉树缺少养分时,叶片首先受到影响,通过养分分析,与正常叶片养分含量进行对照,可以快直准确地得出结论,并及时进行养分补充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6/2/18 20:51:21

桉树造林技术规程

一,品种选择
种植品种为尾巨桉等优良无性系,种植时不同的无性系要分区种植.
二,造林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光热条件较好,坡度在30度以下,海拔高度500米以下,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的林地进行造林.
三,林地清理及整地
1.林地清理
以火燎炼山清理为主,即砍除林地内所有杂灌木,晒干后火燎炼山,再将灌木,采伐剩余物及杂草燃余等清理归堆,补火燃烧,然后将林地内所有芒头连根挖起暴晒.
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火燎炼山清理林地时,可采取免炼山措施,即先将所有恶性杂草如大芒,粽叶芦芒等连根挖起曝晒,砍除杂灌,然后将杂草杂灌及采伐剩余物等归堆,清理出宽约1.5米的种植带,带上的杂草要全部铲除.
2.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70~100株/亩.立地条件好,培育周期8年以上的,可适当疏植,密度在70~75株/亩之间;培育短周期林或立地条件一般的应适当密植,密度以83~100株/亩为宜.行距设置根据地形地势情况,沿山的等高线方向布置行,平均坡度25°以下的,可设置为3.5~4.0米;平均坡度25°以上的,以3.0~3.5米为主.株距设置可根据种植密度和行距进行适当调整.
3.整地
以明穴整地为主.穴规格为60厘米×50厘米×35厘米,即穴口长60厘米,宽50厘米,穴底长,宽各为50厘米,深35厘米.挖穴时将表土置于穴的上方,并将树桩树根,石块等拣出,清理干净,以便表土回穴.
亦可先通带再明穴整地.通带带宽60厘米,深度25厘米以上,带面反倾斜.通带时先开好丫雀口,再大锄翻起土块,不要打碎,然后在带的中线上挖种植穴.
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可暗穴整地.穴规格为长70厘米,宽50厘米,深27厘米,先开好丫雀口,大锄翻土并打碎,拣出石块,树根,再进行平整.要求穴面要反倾斜,穴四角分明,深度保证.
四,施基肥
1.基肥量:每株施酵素菌力壮桉树专用基肥0.85公斤.
2.施肥方法:明穴整地的,先回表土至半穴,然后放入肥料并与回穴的表土拌匀,再回表土至满穴并高出穴面约5厘米,呈龟背型.回土方法是将穴上方的表土铲下并打碎,拣出石块,树根后,再回到穴内.暗穴整地的,将肥料均匀撒放在穴面,然后大锄翻动穴土,使肥料于穴土充分拌匀.
五,种植
1.造林季节:可在2月份开始种植,一般要求在4月上旬前完成.
2.种植方法:在雨后植穴泥土充分湿透时进行.种植前先将塑料杯泥浸透水,种植时小心除去塑料杯,注意保护杯泥不要松散以免影响成活.种植深度以超过杯泥1~2厘米为宜,回泥要细,种植后压实.除下的塑料杯及时回收,回收率要求达到99%以上.
3.苗木要求:局中心苗圃要用优良无性系培育壮苗,苗高20厘米以上,根系发达,顶芽完整,病,弱苗不能出圃上山造林.如苗木运输到造林地两天内无法栽植完毕,应选择一开阔地将苗木竖立排放整齐,四周用木栏或石块围好存放,经常淋水保湿,并做好鼠害和病害的预防工作.
4.补植
造林后2个月内每隔15~20天对造林地进行一次踏查,发现有缺株,死株的要及时补植.补植后保存率达不到60%的要重新造林.
六,抚育及追肥
1.抚育
造林后2~3个月进行抚育.可进行全铲抚育,即将所有杂草连根铲起并自然置于林地内,挖起的芒头要敲散泥块,使其根系与泥土分离.采取化学除草抚育效果更佳,方法是先沿种植带进行带状铲草抚育,宽度为带上宽1.0米,带下宽0.5米左右;或先进行穴状抚育,铲除植株周围杂草,宽度为半径1米左右,然后再用41%草甘膦除草剂喷施杀除剩余的杂草.结合抚育对幼树进行适当培土,扶正苗木.
不通带明穴整地或暗穴整地,土壤比较板结的小班,种植后抚育前应在两植枝间沿种植带进行翻带松土.要求大锄翻土且不要打碎,翻带宽度为60厘米,深度27厘米以上.
8~10月份,视林内杂灌情况再进行一次砍除灌木,杂草或沿种植带1.5米宽的带状铲草抚育.
2.追肥
(1)追肥量:每株施放桉树专用追肥0.75公斤.
(2)追肥方法:在距离植株约30厘米两侧开沟长30厘米,深约20厘米,将肥料撒放在沟内并覆盖泥土.
(3)追肥时间:在种植后第二年2~4月份进行.追肥前必须进行抚育,最好提前在施肥前一年10~11月份进行带铲抚育,此时雨水少,杀草彻底,然后在开春后再追肥,效果更好.
(4)种植后第三年2~4月份,视林分生长情况可进行第二次追肥.方法是在两植株间开一横沟,长50厘米,深度25厘米以上,将肥料撒放沟内,然后覆土.
七,病虫害防治
1.病害
苗期病害主要有茎腐病,灰霉病和青枯病,防治方法应以预防为主,要做好苗圃卫生,育苗基质消毒和检疫工作.每周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25%多菌灵和百菌清800~1000倍液等喷施防治一次.
幼林病害主要有焦枯病和青枯病.焦枯病主要靠风及雨水传播或枝叶接触感染.高温高湿且持续时间长的天气可发病并造成危害.幼林阶段通过加强抚育改善林分卫生状况以及施肥等提高林分抗病能力等营林措施,可避免病害发生和减轻被危害程度.青枯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一般在造林后的第一,二年发病.一旦发现感病株,应立即挖除焚烧,并在发病区撒上石灰,以防止病菌蔓延.
2.虫害
危害幼林的虫害主要有班齿小卷蛾,尺蠖,金龟子,大蟋 ,小地老虎,印度黄脊蝗和白蚁等.白蚁防治可在白蚁活动线路上施用广州市白蚁防治所研制的灭白蚁粉剂,使白蚁沾染药剂后回巢传染,1~2个月后,杀灭率可达100%,如发现白蚁活动直接施用效果更佳;或用10%的呋喃丹溶液浸透杯泥再上山造林.其他虫害在危害期用20%甲胺(硫)磷兑水直接喷施幼苗,可起到驱避和杀灭作用;尺蠖和卷叶蛾一般只影响林木的生长,不会致死,严重危害时可用80%敌敌畏乳剂兑水喷射防治.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2/19 11:02:50

福建省桉树引种栽培与选育试验研究概述

经过近20年来较大规模的引种栽培试验与评价选择,确定目前适合福建省引种栽培或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品系大约有10多个,它们的特性及其种植范围简介如下:
福建省桉树引种栽培与选育试验研究概述

李宝福



桉树(Eucalyptus)是桃金娘科桉属树种的统称,天然分布于大洋洲,种类达500多种,变种150多个,并有许多天然杂交种,目前共约945种。桉树为世界四大速生树种之一,其普遍具有以下特性:①自然整枝能力强、易脱落形成通直高大的主干,生长迅速、树体高大;②喜光耐旱;③适应性强,能适应多种立地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④根系发达,抗风力强;⑤病虫害较少,桉树的成林,一般都不进行人工防治病虫,却很少造成重大的损失;⑥繁殖容易,有小而多的种子保证了物种的生存和发展;⑦萌芽力强,它的地下保护器官——木瘤在桉树地上部分遭受火灾等意外被毁时可以萌发新枝;⑧易杂交产生新种,一般均表现出杂交优势,较母本更为优良。正由于桉树具有以上特点,现已被世界近百个国家与地区引种,遍布于地中海地区、东南亚、美洲和非洲。我国从1890年开始零星引种桉树,20世纪50年代(在广东雷州半岛)开始较大规模的引种,但早期引种盲目性较大,柠檬桉、窿缘桉和雷林一号桉等低产树种大面积造林,产量仅为5-8m3/hm2.a,经济效益低下,曾一度阻碍了中国桉树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八五”攻关,中澳东门项目和中澳8457、8458项目的实施,开展了系统的桉树种、种础⒓蚁笛≡窈驮咏挥帧⑽扌韵笛∮裙ぷ鳎辛Φ赝贫宋夜袷鞯姆⒄梗看蠓鹊靡蕴岣撸熬盼濉蹦┢谖夜袷魅斯ち值哪昶骄看?0-30 m3/ha,个别突出的可达50 m3/ha。据统计,我国共计已有16个省、区、市600多个市、县引进了300多种桉树,遍布长江以南地区,已进行过育苗造林的达211种(但属于生产性造林的仅有10多个树种),目前,全球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超过1400万公顷,我国大约是150万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巴西。主要栽培区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区)。

一、福建省桉树引种选育与栽培研究动态

福建省早在1894年就开始零星引种桉属树种,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引种大叶桉(E.robustasm)、柠檬桉(E.citrodora Hook f)、赤桉(E.camaldulensis)和窿缘桉(E.exserta F.Muell)等,70~80年代初以柠檬桉为主的材、油两用林已形成了生产力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80年代中期又从原产地直接引进了多种桉属树种及其种源,作为短周期纸浆林及人造纤维浆粘胶纤维工业原料林等计划栽培,如1986年中国林科院与澳大利亚农业合作研究中心合作,在我省连江陀市国有林场、福清灵石国有林场和长泰岩溪镇圭后村等地开展巨桉(E.grandis Hill)、柳桉(E.seligna Sm)、粗皮桉(E.pellita F.Muell)、树脂桉(E.resinifera Sm)、小果灰桉(E.propinqua)、斑叶桉(E.punctata)、白桉(E.alba Reinwex BL)、尾叶桉(E.urophylla S.T.Blake)、托里桉(E.torelliana F.Muell)、昆士兰桉(E.cloeziana F.Muell)、柠檬桉(E.citrodora Hook f)、赤桉(E.camaldulensis)、窿缘桉(E.exserta F.Muell)等13个树种64个种源引种对比试验,对上述各树种8年生的引种试验林调查结果表明,其中的巨桉、尾叶桉、昆士兰桉、赤桉和柳桉均优于本省早期引种的柠檬桉。上世纪90年代后,我省的桉树引种栽培进入了高峰期,1991年长泰岩溪林场率先从广西引进巴西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组培苗,随后在闽南、闽东南、闽中等地区迅速得到推广;1991年以来,三明林委(包括永林集团)先后引种以巨桉为主的近20个树种/种源或家系;1994年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热林所提供巨桉的种源和家系种子,分别在华安、永安和南安开展种源家系试验研究。这期间,我省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大大促进了两地林业界间的考察与交流,特别是数批人员赴澳培训,加强了我省林业界对桉树引种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我省的桉树引种驯化工作;1994年泉州市林业局引进巨桉30多个家系在五台山国有林场开展选育试验;1995年省速丰办与福建省林科院、漳州市林业局以及长泰岩溪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引进巨桉、尾叶桉、邓恩桉等树种/种源19个在长泰岩溪林场进行引种试验,为良种选育与遗传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基因资源;1996年由省种苗总站负责引进巨桉31个种源400个家系分别在永安国有林场和平和天马国有林场进行试验,1997年引进邓恩桉10个种源和300个家系在顺昌埔上林场进行试验,2001年引进柳桉90个家系、赤桉115个家系,分别在永安国有林场、仙游溪口国有林场、永林集团基地进行试验,极大地丰富了我省的桉树种质基因资源。此外,龙岩市种苗站1998年以来连年先后引进了巨桉、邓恩桉、柳桉、粗皮桉、尾叶桉、尾巨桉等树种和种源;南平市林委1995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也先后引进了巨桉、邓恩桉、苯沁桉等桉树种14个。2003年,由龙岩市林科所、福建省林科院和省种苗站联合攻关项目《耐寒速生桉树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省科技厅重大项目),从澳大利亚引进邓恩桉51个优良家系在我省闽西北地区开展试验研究。近两年来,随着桉树无性系林业的发展,我省有关单位又先后引进了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赤桉、巨桉、柳窿桉、尾赤桉等树种的多个优良无性系,如漳州市林业局引进了50多个无性系,以纤维材为培育目标,系统开展优良无性系测定与选择试验研究;福建省桉树种苗攻关项目也引进了10多个优良无性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区域试验并扩繁应用。

综上所述,我省先后从澳大利亚等国及国内其它省区引进了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尾巨桉、柳桉、赤桉、异色桉、邓恩桉、粗皮桉、双胁兰桉、直干兰桉、多枝桉、斑皮桉、斑叶桉、弹丸桉、细叶桉、白桃花心桉、苯沁桉、扫枝桉、卡美昆桉、毛皮桉、托里斯桉、昆士兰桉等桉树约40个树种、100个种源、1000多个家系和60多个无性系。

经过近20年来较大规模的引种栽培试验与评价选择,确定目前适合福建省引种栽培或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品系大约有10多个,它们的特性及其种植范围简介如下:







品系名称
特 性
适宜种植范围
无性化程度
推广应用的成熟度

尾叶桉及其无性系U6
夏雨型树种,速生,材质优良,生态特性需要高温高湿,不耐寒,在我省中亚热带地区引种,偶遇低温天气,易受不同程度的冻害。该树种可与多个其他树种杂交,形成优良杂交种
闽南地区及闽中少部分低海拔地段。
容易繁殖,无性化程度高
成熟

巨桉及其系列无性系
夏雨型树种,速生,可耐-3~-4℃的低温。本省巨桉种源试验林面积很大,选择潜力有待挖掘。
闽南、闽东、闽中和闽北部分区域
无性化程度较高,但繁殖系数不很高
成熟

巨尾桉、尾巨桉系列无性系如EC系列和DH系列无性系
巴西、南非以及中国广西、广东选育。很速生、材质优良,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可耐-2℃的低温。目前我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扦插繁殖数量最多的当属该品系。
闽南、闽东部分区域
容易繁殖,无性化程度极高,扦插繁殖系数高
相当成熟

柳桉
柳桉和巨桉的亲缘关系相近,系夏雨型树种。其适应性、速生性、形质性状与巨桉相似,某些特性如耐寒性、耐瘠薄能力甚至优于巨桉。
闽南、闽东、闽中和闽北部分区域
繁殖较难,组培尚未完全突破。
成熟度不高

邓恩桉
为夏雨型耐寒速生树种,是中亚热带地区理想的引种树种。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不但速生且可耐-5~-7℃的低温。在福建省作为耐寒速生桉树种栽培成功的把握性大,具有巨大的潜力。
我省大部分区域
组培尚未完全突破。
比较成熟





续上表

品系名称
特性
适宜种植范围
无性化程度
推广应用的成熟度

赤桉及其系列无性系
是天然分布最广泛的桉树,能耐干旱、耐瘠薄、耐周期性水淹,耐寒性较强,可耐-5~-7℃的低温。生长迅速,但干型稍差。
我省大部分区域
容易繁殖,无性化程度极高,扦插繁殖系数高
比较成熟

粗皮桉
该树种有两个分隔很远的天然分布区,南方型种源耐寒但不很速生,北方型速生但不很耐寒。1986年长泰圭后、1987年连江陀市林场、1996年长泰岩溪、南靖林场、永安东坡林场、南平樟湖林场等地均有引种。
南方型种源适合在闽中及闽北部分区域种植。北方型适合在闽南发展
没有无性系。繁殖难易未见报道。
成熟度不高

柳窿桉

9号
是柳桉和窿缘桉的人工杂交种,较速生,材质优良,抗逆性强,可耐低温-2℃~-3℃。
闽东和闽中低海拔地区、闽北部分区域
容易繁殖,扦插繁殖系数高
比较成熟

尾赤桉201
广西、广东培育的尾叶桉和赤桉的杂交种,很速生,干形良好,材质优,抗逆性强,可耐-3~-5℃的低温。作为耐寒速生品种栽培成功的把握性大,前景广阔。
除闽南可以种植外,可在闽中和闽东大部分地区以及闽西北部分地区种植。
容易繁殖,扦插繁殖系数较高
比较成熟

尾园桉184
广西、广东培育的尾叶桉和园角桉的杂交种,很速生,干形良好,材质优,抗逆性强,可耐-3~-5℃的低温。作为耐寒速生品种栽培成功的把握性大,前景广阔。
除闽南可以种植外,可在闽中和闽东大部分地区以及闽西北部分地区种植。
容易繁殖,扦插繁殖系数较高
比较成熟

尾细桉T4、T5
广西、广东培育的尾叶桉和尾细桉的杂交种,很速生,干形良好,材质优,抗逆性强,可耐-3的低温。
除闽南可以种植外,可在闽中和闽东大部分地区以及闽西北部分地区种植。
容易繁殖,扦插繁殖系数较高
比较成熟



近几年来,我省科研人员和生产单位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对桉树的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不断汲取国内外同行在桉树良种繁育和栽培方面的先进技术,探索出适合我省的先进适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和育苗管理技术措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且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手段也不断越趋于先进化。全省有关桉树的科研成果主要有《福建省桉树良种选育与丰产培育技术研究》、《闽南山地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巨桉种源/家系选择研究》、《桉树食用菌原料林培育与利用研究》、《永安桉树引种试验研究》、《巨尾桉二代萌芽更新技术研究》、《桉树经营数表研究》、《闽南山地优质纤维材无性系选育与丰产培育技术研究》、《桉树丰产技术标准》等10多项。正在研究的课题主要是龙岩市林科所、福建省林科院和省种苗站联合攻关项目《耐寒速生桉树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由桉树中心主持、省种苗总站参加的国际合作项目《耐寒桉树在华南和澳大利亚较冷地区的种质资源选择和栽培模式的研究》,《福建省桉树种苗攻关项目》,福建省林科院主持的《桉树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省速丰办、省林科院和漳州市林业局等单位合作的《桉树二代萌芽更新与地力维持技术研究》,漳州市林场管理处开展的《桉树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和《桉树持续经营技术研究》等10多项。除此之外,许多林场、育苗基地自发开展了良种壮苗培育技术、杂草控制技术、白蚁防治技术、专用肥施用技术等多个相关技术试验研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近80篇,已完成的研究成果有多项获奖。这些研究成果对推动我省桉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以巨尾桉、尾巨桉、巨桉、尾叶桉等为主要造林树种的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在闽南、闽中地区正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全省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达50万亩左右),这些树种3年生平均树高可达11.0~15.0m,胸径可达10.0~14.0cm,年均亩生长量达2.0m3以上,表现出很强的速生性,经济效益可观。省林业科技中心、漳州市组培中心、永林集团育苗基地、福建省鑫闽种业有限公司以及长泰岩溪国有林场等几个主要良种繁育大户,已拥有完善的苗木繁育管理技术体系,年产桉树优质苗均在500万株以上,为我省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发展,解决了相当大部分的苗木供需矛盾问题。

二、存在问题与努力研究方向

尽管我省在桉树的引种栽培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我省桉树的良种选育、人工林培育水平相对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刚果等国差距较大,相对广西、广东等省区仍然较为薄弱,如澳大利亚,根据该国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良种繁育上以种子繁殖为主,综合利用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努力拓宽无性繁殖途径,其桉树的常规育种正向高世代育种方向发展,把良种选育、良种推广和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桉树有性繁殖的国家。巴西是世界上桉树人工林集约化经营水平最高的国家,在桉树良种选育、扩繁上已有一套非常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无性化繁殖及无性系造林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形成桉树良种繁育、人工造林、科学研究和以森林为基础的工业发展一体化体系,如巴西阿拉克卢兹公司为自己制定了长期和短期育种发展战略,长期采用有性和无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巨桉、尾叶桉的有性繁殖、无性扩繁上,已有上百个优质品系,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广系统地进行了种、种源和家系的选择试验,特别是1986年的“东门项目”,“澳大利亚阔叶树种引种栽培试验”以及国家的“八五”、“九五”桉树攻关项目的实施,使得我国桉树的良种选育和扩繁应用有了质的飞跃,如华南地区的抗风抗病育种,海南西部抗旱选育及桉树中心、东门林场、华中地区的抗寒选育等都有较大的突破。目前以广西、广东、海南为主的省区在桉树的选育、扩繁应用上走在全国的前列,有十几个育苗点,均可年产1000万以上的优质无性系苗。相比之下,我省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急需努力研究:①早期引种的桉树种、种源、家系多数来源不明,资源没有严格细心管护,有的已遭破坏或砍伐,评价、选优工作滞后。种苗攻关项目正尽力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但评价、选优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各地有关单位自行加强开展此项研究工作。②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无性系混乱,有的还存在明显的衰退现象,苗木没有标签和病虫害检疫证。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管理的对象。③树种无性系数量偏少,急需进一步增加引进无性系的数量,并加快引进无性系的区域试验研究。④桉树组培、扦插技术掌握不够稳定,特别是某些繁殖系数不高或生根率低的品系如巨桉等,尚未形成完善的繁育技术体系,急待加强研究。⑤当前我省桉树人工林发展的种苗基础,主要是引进广西东门、桉树中心、热林所、广西钦州等地培育的优良无性系。而新品种选育刚刚进入自主小规模开发阶段,没有可供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自主研发的无性系或杂交种,这是今后长期努力攻克的方向。⑥在耐寒、速生、材质优良的品系选育方面和杂交选育工作,刚刚起步,急需加强研发。⑦地力衰退及防治技术措施研究比较薄弱,它关系到桉树人工林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⑧病虫害防治意识不强,研究工作仍然较为薄弱,虽然我省桉树人工林除了白蚁、蟋蟀等虫害外,还尚未发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但随着桉树人工林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林地经营的规模化和长期化,以及单一无性系的大面积推广,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新的病虫害,因此,急需加强做好监测、预报和预防工作并研究提出防治对策。

总之,要顺应市场经济需求,大面积提高我省桉树人工林的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以及桉树人工林的持续健康发展,良种选育、杂交育种、遗传改良、地力维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是急需努力攻克的方向。

  三.展望

桉树作为速生、用途广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将在我省树种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其发展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桉树适生区域较大。福建省适于种植桉树的土地资源丰富,闽东南南亚热带地区和闽西北中亚热带的部分地区拥有近20万hm2的桉树适生区,包括桉树生长的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年平均气温19~22℃,极端低温-5℃以上,平均海拔高度小于500m,多为丘陵低山台地,与多种桉树原产地的地理气候条件相近似,是中国南方种植桉树的主要地区,为建立速生丰产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提供了必要的基本条件。2005年全省计划营造商品林200万亩,桉树是个首选的树种。②桉树选育潜力大。我省多年来引进了较多的桉树种、种源和家系,除巨尾桉、尾巨桉、尾叶桉等广泛应用于生产外,很多基因资源如巨桉、赤桉、邓恩桉、粗皮桉、昆士兰桉等急待挖掘,开展深入的选育、测定与扩大繁殖研究。特别是1999年底的寒流,我省桉树人工林受灾面积大,但不同树种、种源、家系受冻情况差别极大,尚保留一些抗寒性强的树种、种源或家系植株,这为选育抗寒性较强且较速生的桉树品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③种植桉树的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看好,特别是经营桉树优惠政策的落实,生产单位或个人种植桉树的积极性很高;1999年底的寒流并没有消弱闽中地区发展桉树的积极性,相反,通过及时截干处理,采用萌芽更新技术后,3~4年砍伐,仍有较高的经营利润,对桉树引种栽培及选育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普遍看好。现在不单是闽南地区,而且中亚热带中部一带的许多县市对种植桉树的热情也比较高。④全省各地市都坚信可以从桉树种/种源中找到适合本区发展的品系,1999年以来,都在逐年加大桉树引种的力度。因此,急需科研的突破来满足生产需求,目前已有少数耐寒速生品系可供三明、南平、龙岩等地市选用,一旦育成更多的抗寒性较强且较速生的桉树品系,必然会更大范围地扩大桉树在我省的适生范围,桉树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