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维:看见你给我的邮件,还是在这回吧。可能对别人也是个参考。 第一,中国绿色时报的文章,不足为凭,只能参考。只是记者个人意见,里面可能有各种倾向或背景因素。总之,你将来不可能去找报社要他们宣传的收益吧?他们是不会负责任的,你又何必这么认死理呢? 第二,张绮文研究员是令人尊敬的杨树育种专家,她说的不会错。但达到那样的生长指标是有条件的。小面积试验和大面积造林是两回事。要看具体的立地条件,水、肥、经营措施的集约程度等等。树种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国家速生丰产林的标准,北方是亩年生长量0.7立方米,大面积一般达不到。 第三,是公司到底造林不造林,其次才是能达到多少生长量。我不知道这个公司的具体情况,但云南的这些公司没有真正造林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程度的虚假,各种保障都有很多漏洞。最根本的是如果公司不存在了这种情况有没有人给你保障。找政府?找监管的银行?凭林权证能要什么?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但也应该有这种担心及考虑这种情况下的退路。 如果这些都能承受,那你就大胆地投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