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三亚蜈支洲岛     提问时间: 2006/4/29 14:31:55
邮箱:xbj99@163.com
问题:
 
您好!我是来自三亚的,我们公司现在有很多刺桐树最近叶片陆续呈凸状后枯萎。象长肿瘤一样。
请问这是什么病害?怎么样防治?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4/29 15:02:15

 刺桐姬小蜂产卵于植株的新叶和枝杆内,幼虫孵出后取食叶肉组织,导致叶肉组织畸变,受害部位逐渐膨大,形成虫瘿,刺桐受到感染时,叶片常会发生卷曲,在叶片的两面和叶柄等处引起畸形,受害处产生肿大的虫瘿。幼虫在叶和茎杆组织内部化蛹,蛹羽化时通过羽化孔飞出。虫瘿严重的叶片和茎杆造成树木生长迟缓,严重感染时造成大量落叶,甚至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

1、严把引种审批、调运检疫关,加强对已调入的刺桐属植物的复检和跟踪监测。

2、发现可疑的疫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修枝清除害虫:对刺桐属植株作适当枝叶修剪,清除受害植株的叶片、叶柄,并集中销毁。可以考虑进行集中熏蒸处理。在清除的过程中,还需要防止害虫的逃逸,危害其它植株。

(2)生物防治:利用其他寄生蜂进行生防,据报道,从虫瘿中饲养出跳小蜂、旋小蜂和金小蜂等寄生蜂种类,其中至少有一种是刺桐姬小蜂的天敌,可加以利用。

(3)减少成片种植:在刺桐属植物之间种植非刺桐属植物,防止该害虫的迅速蔓延。

(4)化学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可尝试采用溴氢菊酯等菊酯类农药,乐果或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吡虫啉等。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4/30 16:33:50

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538号

近日,在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局部地区首次发现一种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基于风险分析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决定将其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并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暂停从疫区国家和地区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引进刺桐属植物。

二、对刺桐姬小蜂采取检疫控制措施,予以扑灭,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疫情普查。

三、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进出境刺桐属植物的检验检疫,防止刺桐姬小蜂传入传出。

本公告自即日起施行。

00五年八月二十九日

国 家 林 业 局 文 件

林造发2005127

国家林业局关于立即扑灭刺桐姬小蜂疫情

和开展监测普查工作的紧急通知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

最近,一种可将刺桐属植物危害致死的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见附件1)在广东省深圳市首次发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见附件2),我国南方均为刺桐姬小蜂适生区,为些,我局已会同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刺桐姬小蜂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及早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做好未发现地区的预防工作,现将有关事宜紧急通知如下:

一、立即组织开展刺桐姬小蜂专项疫情普查、监测工作。各地要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刺桐属植物开展刺桐姬小蜂专项疫情普查、监测工作。如发现刺桐属植物的新叶、叶柄、嫩枝或幼芽组织畸变、膨大并出现虫瘿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开展详细调查,采样本送有关检验机构鉴定。确定或疑似发生刺桐姬小蜂疫情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要立即向我局报告。对于城市行道树、公园景区、住宅区等区域的普查工作,要主动联系相关部门,研究如何联合开展有疫情普查等有关事宜,保证普查质量。普查结果应于10月底前以正式文件报我局。

二、严把引种审批、调运检疫关。为防止刺桐姬小蜂的境外入侵和在我国传播蔓延,各地要暂停从疫区国家和地区(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办理刺桐属植物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引种审批;在疫情查清之前,各地应暂时停止办理刺桐属植物调运的《植物检疫证书》。同时,各地要加强对已调入的刺桐属植物的复检和跟踪监测,严把调运检疫关。

三、开展疫情根除工作。已发现刺桐姬小蜂疫情的广东省深圳市,要立即组织开展疫情扑灭、根除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已发生疫情的刺桐属植物要全部清除12年生枝条,并将枝叶全部作销毁处理;对危害严重的树木,要立即伐除并全部就地销毁或进行检疫 除害处理。

四、加强部门沟通,交流疫情信息,制定刺桐姬小蜂防控单项应急预案。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与质检、城建园林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和交流刺桐姬小蜂疫情和防治的信息。同时,为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各地,特别是南方各省要立即组织开展刺桐姬小蜂防控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并与普查结果报告一并报我局。

附件:1、刺桐姬小蜂(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简介

2、刺桐姬小蜂(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风险分析报告。

00五年八月三十日

附件1

刺桐姬小蜂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简 介

分类地位:刺桐姬小蜂属于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胯姬小蜂属Quadrastichus

寄 主:据报道,刺桐姬小蜂仅为害刺桐属植物,如刺桐Erythrinaindica、杂色刺桐E.variegata、金脉刺桐E.variegata var. orientalis、珊瑚刺桐E.coralloides、鸡冠刺桐E.cristagalliE.fuscaE.sandwicensis。根据初步调查,在深圳市种植的杂色刺桐、鸡冠刺桐、龙牙花e.corallodendron和金脉刺桐等四种刺桐属植物上发现该虫。

危害症状:刺桐严重为害刺桐属植物,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坏死、虫瘿,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较雄成虫大,体长1.45-1.60mm,黑褐色,间有黄色斑。单眼3个,红色,略呈三角形排列。复眼棕红色,近圆形。触角浅棕色,柄节柱状,高超过头顶;梗节长约为宽的1.3-1.6倍;环状节1节;索节3节,各节大小相等,侧面观每节具1-2根长与索节相近的感觉器,每根感觉器与下一索节相接;棒节3,较索节粗,长度与23索节之和相等,第1棒节长宽相当,第2棒节横宽,第3棒节收缩成圆锥状,末端具1乳头状突。前胸背板黑褐色,有3-5根短刚毛,中间具一凹形浅黄色横斑。小盾片棕黄色,具2对刚毛,少数3对。中间有2条浅黄色纵线。翅无色透明,翅面纤毛黑褐色,翅脉褐色,亚前缘带基部到中部具刚毛1, 翅室无刚毛,后缘脉几乎退化,前缘脉:痣脉:后缘脉=3.9-4.1:2.8-3.1:0.1-0.3.腹部背面第一节浅黄色,第二节浅黄色斑从两侧斜向中线,止于第四节。前、后足基节黄色,中足基节浅白色,腿节棕色.

雄成虫体长1.01.15MM,头和触角浅黄白色,头部具3个红色单眼,略呈三角形排列。复眼棕红色,近圆形。触角柄节柱状,高超过头顶;梗节长约为宽的1.5;索节4,1节小于其它各节,无轮生刚毛;棒节3,较索节粗,长度与23索节之和相等,1棒长宽相当,2棒节横宽,3棒节收缩成圆锥状,末端具1乳头状突.前胸背板中部有浅黄白色斑。小盾片浅黄色,中间有2条浅黄白色纵线.腹部上半部浅黄色,背面第一、二节浅黄白色.足全部黄白色。

生物学特性: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该虫繁殖能力强,成虫羽化不久即能交配,雌虫产卵前先用产卵器刺破寄主表皮,将卵产于寄主新叶、叶柄、嫩枝或幼芽表皮组织内,幼虫孵出后取食叶肉组织,叶片上大多数虫瘿内只有1头幼虫,少数虫瘿内有2头幼虫;茎、叶柄和新枝组织内虫数量可达5头以上。幼虫在虫瘿内完成发育并在其内化蛹,成虫从羽化孔内爬出。该虫生活周期短,1个世代大约1个月左右,1年可发生多个世代,世代重叠严重。

附件2

刺桐姬小蜂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风险分析报告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

00五年八月二十一日

摘要

刺桐姬小蜂(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我国大陆新发现的一种专门为害刺桐属植物的危险性害虫。该虫目前仅分布于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广东深圳等局部地区,严重为害当地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刺桐属植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对刺桐姬小蜂对我国的刺桐姬小蜂的地理分布、传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扩散可能性、经济重要性和防治方法等风险评估要素进行风险评估表明,刺桐姬小蜂对我国的刺桐属植物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在我国是属于高度风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尽快将该虫列为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提出了如下风险管理措施:(1)对我国各口岸及林业检疫机构发出预警,暂停引种单位从新加坡、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和我国台湾等疫区进口刺桐属植物。全国各口岸一旦发现上述地区刺桐属植物或运载过刺桐属植物的运载工具,应立即作销毁或检疫除害处理;(2)加强对来自国外非疫区刺桐属植物的检疫,一旦发现疫情,立即作销毁处理,并暂停该批货物原产地刺桐属植物的进口。对未发现疫情的刺桐属植物,需隔离种植1年,如1年内未发现该虫,方可栽培种植;(3)加强疫情发生区的检疫封锁,暂停刺桐属植物调运移植,防止该虫扩散到尚未分布地区;(4)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刺桐姬小蜂疫情普查,查清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分布及为害情况及时进行根除扑灭。

1前言

2005725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深圳市海上田园景区杂色刺桐E.variegata上首次发现刺桐姬小蜂,经该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焦懿高级农艺师、陈志麟高级农艺师和余道坚农艺师鉴定确定Quadr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并经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陈学新教授和中科院动物所肖晖研究员复核无误。该虫刺桐姬小蜂在深圳发生地区为害十分严重。据报道,自2003年以来,台湾陆续报道刺桐属植物受到外来物种刺桐姬小蜂的严重为害,造成台湾刺桐属植物的重大损失,引起当地的有关部门和民众的高度关注。

为了防范该昆虫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最大限度避免该虫给我国林业造成重大损失,极有必要尽快对刺桐姬小蜂进行风险分析,为检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风险评估

2.1地理分布

刺桐姬小蜂属于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胯姬小蜂属Quadrastichus。该属共有60余种,绝大多数是寄生性昆虫,中国大陆未见有该属昆虫分布的报道。

刺桐姬小蜂是2004年国际上发表的新种。迄今为止,该虫仅分布于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我国大陆于2005725在广东深圳市海上田园景区首次被发现,根据调查,目前在深圳市有零星分布。

2.2寄主

据报道,刺桐姬小蜂仅为害刺桐属植物,如刺桐Erythrina indica、杂色刺桐E.variegata、金脉刺桐E. variegata var.orientalis、珊瑚刺桐E.coralloides、鸡冠刺桐E.cristagalliE.fuscaE.sandwicensis等。

根据初步调查,在深圳市种植的杂色刺桐、鸡冠刺桐、龙牙花E.corallodendron和金脉刺桐等四种刺桐姬属植物上发现该虫。

2.3生物学特性:

刺桐姬小蜂专门为害刺桐属植物。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该虫繁殖能力强,成虫羽化不久即能交配,雌虫产卵前先用产卵器刺破寄主表皮,将卵产于寄主新叶、叶柄、嫩枝或幼芽表皮组织内,幼虫孵出后取食叶肉组织,引起叶肉组织畸变,受害部位逐渐膨大,形成虫瘿。叶片上大多数虫瘿内只有1头幼虫,少数虫瘿内有2头幼虫;茎、叶柄和新枝组织内幼虫数量可达5头以上。幼虫在虫瘿内完成发育并在其内化蛹,成虫从羽化孔内爬出。该虫生活周期短,1个世代大约1个月左右,1年可发生多个世代,世代重叠严重。

2.4经济重要性

刺桐属植物约2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该属植物有5种,引进栽培5种,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台湾、香港等地。

刺桐属植物适合单植于草地或建筑物旁,可供公园、绿地及风景区美化,又是公路及市街的优良行道树,是我国重要的观赏绿化树种。我国华南及四川普遍栽培,已成当地的乡土树种,常作行道树。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树叶、树皮、树根都可以入药,其中来源于刺桐的海桐皮可制作麻醉剂、镇定剂,此处刺桐木材质地轻软可作工艺品。

我国种植刺桐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宋元时期福建泉州就大量种植,当地把泉州称为刺桐城。一些农村地方还将刺桐作为吉祥树。

刺桐姬小蜂严重为害刺桐属植物,造成该属植物重大损失。该 虫造成叶片、嫩枝等处出现畸形、肿大、生长点坏死,形成的虫瘿还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

在国外,刺桐姬小蜂在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和新加坡、造成刺桐属植物严重为害。

在我国台湾,2003年首次在台南县发现刺桐姬小蜂严重为害刺桐属植物,之后该虫迅速扩散至全岛,对大量栽植作为行道树的刺桐属植物造成重大危害。其中以刺桐树命名的云林县莿桐乡,一万多株刺桐树严重受害,引起当地社会民众广泛关注。台湾现有的刺桐属植物中杂色刺桐、金脉刺桐、珊瑚刺桐以及鸡冠刺桐受害最为严重。

在我国大陆,该虫于2005725首先在深圳海上田园发现,该地所栽种的4种刺桐上均被刺桐姬小蜂严重为害。据查,该地种植的价值为每株2.8万元的15株古刺桐和24株小刺桐是20013月从广东湛江、清远移栽而来,其中15株古刺桐全部受害,24株小刺桐有4株被为害。另宝安区、福田区和罗湖区等地有零星发生。

2.5传入可能性

刺桐姬小蜂在寄主上形成虫瘿,其卵、幼虫和蛹均生活在虫瘿内,可随寄主进行传播。鉴于我国有从境外引种刺桐树的需求,一旦从国外刺桐姬小蜂发生区引进刺桐植物,则该虫很有可能随寄主、运输工具等传入我国。

2.6定殖可能性

鉴于刺桐姬小蜂已在我国台湾全岛分布,在广东省深圳市又被发现,根据该两地的气候条件,自然寄主以及尚未发现天敌等情况,初步推测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可能为该虫适生区。

在我国南方,刺桐属植物在乡村宅旁,城镇公园、道路甚至庭园内四处可见,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与该虫发生地相似,适宜刺桐姬小蜂的生长发育,该虫一旦传入,在我国适生区定殖的可能性高。

2.7扩散可能性

刺桐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优良的乡土观赏树种,它以整株移植和枝条扦插进行栽培种植,植株和枝条在我国的调运活动频繁。刺桐姬小蜂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可进行近距离自然扩散,又可随

寄主和运输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带虫植物及其运输工具等一旦调运到新的地区,该虫就能很快定殖并扩散蔓延。

2.8防治方法

迄今为止,对刺桐姬小蜂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2.9结论

刺桐姬小蜂是我国广泛栽培的重要园林绿化树种,也是我国出口的观赏植物之一。刺桐姬小蜂以刺桐属植物为其专一寄主,是刺桐属植物的毁灭性害虫。该虫传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扩散可能性、经济重要性均高,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因此,该虫为高风险有害生物。

该虫一旦在我国定居成功并扩散蔓延,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绿化和生态景观,而且也影响我国出口创汇。

根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应将刺桐姬小蜂列为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3风险管理

鉴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根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将该虫确定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应加强对该虫的检疫管理,防止该虫进一步传播蔓延,将其封锁在疫情发生区,并予以立即根除。具体采用的管理措施如下:

3.1对我国各口岸及林业检疫机构发出预警,暂停引种单位从新加坡、毛里求斯、留尼汪、美国夏威夷和我国台湾等疫区进口刺桐属植物。全国各口岸一旦发现上述地区刺桐属植物或运载过刺桐属植物的运载工具,应立即作销毁或检疫除害处理。

3.2加强对来自国外非疫区刺桐属植物的检疫,一旦发现疫情,立即作销毁处理,并暂停该批货物原产地刺桐属植物的进口。对未

发现疫情的刺桐属植物,需隔离种植1年,如1年内未发现该虫,方可栽培种植。

3.3加强疫情发生区的检疫封锁,暂停刺桐属植物调运移植,防止该虫扩散到尚未分布地区。

3.4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刺桐姬小蜂疫情普查,查清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分布及为害情况及时进行根除扑灭。

参考文献

1、傅立国等编著。中国高等植物  第七卷 青岛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95197页。

2kim-ilkwon,delvare. G. sale j. la 2004 a new species of quadrastichus (hymenoptera: eulophidae): a gall-inducing pest on erythrina(fabaceae). 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13(2):243-249.

3yang manmiao, tung genesheng, sale j. la,et al 2004 outbreak of erythrina gall wasp (hymenoptera: eulophidae) on erythrina spp. (fabaceae)in Taiwan.plant protection bulletin Taipei, 46(4)391-396.

4ronald a. heu,dick m. tsuda,walter t.n, et al 2005 erythrina gall wasp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hymenoptera: eulophidae).new pest advisory no. 05-03.

5hansson, c. j.lasalle,two new eulophid parasitoids(hymenoptera:chalcidoidea:eulophidae)of 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diptera:agromyzidae).orientalins,1996,30: 193-202.

起草刺桐姬小蜂风险分析报告的专家名单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焦懿高级农艺师、陈志麟高级农艺师、康林高级农艺师、杨伟东研究员、余道坚农艺师、章桂明高级农艺师、陈枝楠高级农艺师、王俊农艺师、陈小英农艺师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胡学兵教授级高级农艺师

广东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总站:陈沐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